语言是文章的衣裳


语言是文章的衣裳,人靠衣裳马靠鞍,文章漂亮靠语言。一件好的衣裳由面料和裁缝的手艺构成,而词汇和句子就是文章的面料。

文章的语言有三个标准:准确、鲜明、生动。

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句名言:“你要描写一个动作,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;你要描写一种形状,就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形容词。”文章为思想和美而写,只有准确的词汇才能表达准确的思想和美感。美的前提是真,月亮有朦胧美,首先是因为有一个真实的月亮。无论从达意还是从审美角度来说,写文章先得从准确地掌握词汇开始。

准确运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,是写好文章的基础。

我们先来谈动词的使用。文章中的词分实词和虚词,实词主要是名词、动词和形容词。而文章是否生动,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用好动词。

动词是描述动作的。事物总是动比静复杂,对应其状态的复杂,词汇自然也就更多。文章的句子,主要是动宾结构,所以准确使用动词非常重要。比如,要把一件物体分开可以有切、砍、劈、掰、撕、铡、剪等多种动作,分别对应的是切肉、砍树、劈柴、掰玉米、撕布条、铡草、剪纸等。运用动词时,要看动作的对象,即它后面的宾语是什么;要看主语,即动作的主体是谁;又要看现场、背景、气氛;还要看作者想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效果;如此等等。

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牵一词而动全身。一个动词在文章中运用得好,整篇文章就生彩。这在古典诗词中体现得更为严格,是牵一字而动全身,古代诗人的一项基本功就是“炼”字。动词用得好,文章就会生动、形象、有力,或庄或谐,或雅或俗,都有奇效。

下面讲讲形容词的运用。文章像画一样,有黑白和彩色之分。公文、法律文件这种使用严肃修辞的文字,是黑白的画,而文学作品是彩色的画。文章之所以多彩,关键在于形容词用得好。

形容词常和名词、动词连用。本来最简单的动宾结构就能说明一个事物,如果再加上形容词就更加魅力无穷,更好看,更生动,内涵更加丰富。比如说,“他走在路上”,这话已经说清楚了;“他愉快地走在路上”,更生动。“她笑了”,可以;“她笑得像一朵花一样”,就会更生动。显然,稍加形容就立见光彩。

无论是客观形态,还是人的心理,都是非常复杂的。比如笑,有微笑、大笑、苦笑、窃笑、嬉笑等;怒,有大怒、震怒、恼怒、愠怒等。形容词的作用与名词、动词不同,它更强调主观色彩。作者想让你注意哪里,他就把哪里单拎出来形容一下。所以,形容词最能体现作者的心理,也最能调动读者的情绪。

一篇文章全用名词是写不出来的,只用名词和动词勉强可以,但不可能生动,也不美,特别是少了情感的美。只有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三者结合才能让文章动起来、美起来,才能达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共鸣。

文章的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。我们这里只就词汇而言,因为这是最基本的。其他还有修辞、句式、风格等,还是要靠多读、多背、多写,才能掌握文章语言的艺术,写出好文章。


来源:《当代贵州》2024年第51期

作者:梁衡